良好亲子关系来自有效的认知框架

照顾孩子,把孩子养大,看他们的世界从只有父母到向外发展,看他们从依赖、仰慕双亲到叛逆的就像是生来要反对你,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与孩子之间管教与介入的界线到底应该如何拿捏?生为父母,注定就是一种多重角色,既是照顾者、保护者、管理者,同时又是朋友、家人与楷模,如此难的身分,到底应该如何拿捏自己的位置?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个普遍的焦虑,亲子关系由于具有比亲密关系更强的血缘羁绊以及不可否认性,所以是永远无法逃避的课题,同时,也因为这种紧密,而很容易引起过当行为与恶性循环,像是僵化的对话,以及亲子双方长期生活累积导致的防御反应。就摆脱长期累积的关系惯例而言,LIFO其实是一套检视系统,能够很有效地找出亲子双方的认知落差以及改善方法。今天就让我们用LIFO来谈谈常见的两大亲子问题,这两大问题关乎介入的尺度、以及父母如何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扮演适当的角色。

   之一 °   

良好互动与管教的两难

 

中国的父母在经历过教养典范转移以后,现在多半采取一种「半开明教育」或者「爱的教育」,也就是,大部分的父母,已经不再像上一代一样采取高权威的方式管教。
这就造成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父母在职场上可能偏好掌握/接管(CT)风格,但在亲子关系里,却非常的顺应/妥协(AD)风格。职场风格与亲子关系风格天差地远代表了发生在这代父母身上的一种张力:许多家长提供子女优渥的物质环境、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努力给小孩他们需要的养分与教育。但同时,未必真正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及需求。虽然父母极力的想满足子女,却也对子女有自己期待与要求,这就发展成一种: 父母其实有控制欲但又需要表现出友善讨好的心态矛盾,亲子都在这种矛盾的互动之中感到困顿及挫折,父母觉得现在的小孩是不是都“管不起” ?子女则认为爸妈干麻“装开明” 。然而,良好互动跟适当管教从来都是不相悖的两件事。孩子可能不服的不是管教本身,而是你的管教行为让他感觉到的只有限制而没有道理。因此要兼顾适当管教与良好互动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有理」。

首先,要足够理解子女、子女偏好的行为风格与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价值观,并且了解自己的教养风格,幷适度的依据子女的风格进行调整。

最后,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用甚么方式对待子女、而这样的对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是,你的意图、行为跟影响是不是一致。

如果意图(价值观)、行为和影响(你在孩子眼中的模样)这三者之间有落差/矛盾,那就要注意调整,因为这时常导致剧烈的沟通不良与亲子冲突。

举例而言,如果你的意图是要小孩能够有好的发展、长大之后对自己的未来能够更有选择权,但你的行为是帮子女安排非常密集的培训学校,那在影响上,小孩可能只感觉到父母视升学求取高学历为第一甚至惟一之路,而无法感受到父母希望孩子能有多元发展机会的苦心,而最后结果也会因为子女的逆反心理而达不到目标。因为对子女而言,他们只觉得父母在乎成绩,而无法理解你的意图背后所包涵的爱与相应的考量。

换言之,父母如果能够厘清自己与孩子的风格特性、厘清自己对孩子施加的管教与自己的核心价值之间是不是相悖,那就可以更改很多不自觉的过当行为,同时,也能促进良好的沟通,让子女真正了解父母的担忧以及教养的苦心,也就避免了很多彼此的弯路。

亲子关系是长期且动态的互动,每个小孩都是差异的个体,因此,很难用一套简单的SOP就能解决问题,但当父母开始观察子女的反应、开始依据其反应自我调整、开始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教养目标与教养结果一致,就是一个很好的起步。

   之二  °   

职场风格与亲子关系风格的混淆

在工作时间无限扩张的职场文化下,父母们能够用在亲子互动的私人时间十分稀少,这种情况导致某些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而生疏,因此使用职场所惯用的相处/管理模式来对待孩子。举例而言,在职场与教养风格上都偏好支持/退让(SG)风格的父母,如果产生过当的行为,便会把没有实践的梦想以及在现实与工作上的怀才不遇寄托在小孩身上,用高标准与完美主义来苛求自己的小孩。再举LIFO课程中的学员为例,曾经有个任职于科技业的父亲,他在职场上较偏好掌握/接管(CT)风格,在亲子关系里也一致的较常使用权威式的管教。某次他纠正子女的错误,被小孩回一句:「爸爸我不是你的部属,我不需要听你的」这句顶嘴对那位父亲而言当然是非常震惊的当头棒喝,在孩子不满的情绪性发言之外,深究背后的意义,其实是一个警讯: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角色里,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转化自己。很多家庭关系的的问题,都是来自于把自己工作的管理风格放在小孩身上。学习LIFO方法,在亲子教养方面的帮助是提供一个着力点,给予理解跟重新核对、改变认知的稳固框架。大部分关于亲子相关的心理学讨论都着重在儿童幼儿期的发展,然而,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子女长大了,有主见了,才是亲子关系最多张力与磨合的时期。因此,LIFO这套以管理及人际心理学为架构设计出的培训方法,其实很有助于家长理解孩子的核心价值观、长处以及职涯发展的潜能,有了这些理解后,才能陪孩子走更长远的路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